上海刑事律师:在疫情防控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触犯非法经营罪怎么处罚?找刑事律师办理哄抬物价类非法经营犯罪案件,应当从哪些方面准确把握?在疫情防控期间,办理哄抬物价类非法经营犯罪案件时,应当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是注意把握“疫情防控期间”。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经国务院批准发布2020年第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疫情起始时间以该公告为准,疫情结束的时间届时以国家有关部门宣布疫情结束为准。在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行为具有较平时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主要表现在:
1、是扰乱疫情防控急需物资和基本民生用品的统筹秩序,影响联防联控部署;
2、是制造或加剧恐慌性需求,破坏社会秩序;
3、是推高防护成本,导致不特定人群特别是低收入群体防护不足。因此,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于疫情防控期间的此类行为应当依法从严惩处。
二、是注意把握“防护用品、药品或者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的范围。
上海刑事辩护律师:根据《意见》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的规定,防护用品、药品主要是指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杀菌用品、抗病毒药品和相关医疗器械、器材等;民生物品主要是指人民群众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粮油肉蛋菜奶等食品。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的防疫形势和市场供应情况不同,在价格敏感的物品上会有一定差别,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防疫用品和民生物品范围作出具体规定的,可以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出认定。
三、是注意把握哄抬物价类非法经营犯罪的行为方式。
上海非法经营罪辩护律师: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的规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包括三种行为方式:
1、是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
2、是除生产自用外,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商品,经价格主管部门告诫仍继续囤积的;
3、是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2月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指导意见》,对如何认定查处上述哄抬价格违法行为作了具体规定。实践中,在认定哄抬价格类非法经营犯罪行为时,应当参照上述规定,同时综合考虑本地疫情防控具体情况以及行为人的实际经营状况、主观恶性和行为社会危害性等因素,判断是否属于“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从而准确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对于一般的价格违法行为,可以由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如果在上海疫情期间非法经营罪应该及时找刑事律师到看守所会见当事人,安抚当事人的情绪,及时了解案件的详细情况,争取能够为当事人申请取保候审,才是最佳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