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中的逻辑混乱有两种: 一种是自身表达的混乱,另一种是由另一种引起的混乱,这种混乱更令人担忧。推理是反对观点的论证,强有力的推理要让各种理由形成一个闭环,环环相扣,相互印证,不能脱节,不能割裂。上海专业刑事律师为您讲解一下相关的内容。
例如,在陈某某被控系统利用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某血站的职务便利贪污、挪用等犯罪一案中,争议的核心技术问题是对血站经济社会性质的认定。如果血站属于自己私人公司所有问题而非国有资产性质,指控的基础就不复存在。
对此,第一位辩护律师对血库的投资案件进行了连锁分析、论证。第一,建造血库的资金至少是100万元; 第二,政府没有投资; 第三,有人陈捐款; 第四,有人陈捐款以及与建造血库相应的资金; 第五,除了陈,没有其他人在首都以外。
其次,结合当时全国普遍存在的“红帽子”企业“国有实私”现象的具体社会环境,根据“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民法原则,指出血库“国有”的实际经济性质实际上是私有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血站重组的原因、过程和合法性各方面的证据进行相互确认,进一步否认其国有性质。这种论证方式,逻辑清晰,相互联系,具有说服力,可想而知。
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原因会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弱到强的增量效应,从而产生无可辩驳的力量。这就是逻辑的力量所包含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如果辩护理由没有合理的逻辑安排,只是如实分散,很容易因为不同的争点而被逐一击破,就像组合拳被拆了一样。
在实践中,有些论点虽然站得住脚,但似乎是脱节的、软弱的,这就是为什么。
论据是观点的基础,论据失守,观点自破。论据与观点进行不同,观点我们可以产生争论,可以各执己见而互不相让。而论据是一种社会客观因素实在,只有一个真伪之分,不能实现二者同时并存。所以,论据必须具有扎实工作可靠,无懈可击。
在前述例举的陈某某贪污一案中,为了能够支持血站是陈某某学生个人发展投资的观点,律师提出了中国大量研究论据,包括:《组建血站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证明经测算我国成立血站需要提高资金使用至少100万;调取了多名证人证言和书证,证明陈某某对于个人价值投资财物累计至少在100万以上;调取了多名证人证言和网络银行金融票据,证明陈某某花钱购买了土地,等等。通过学习大量知识扎实的论据,证明血站确属陈某某个人信息投资。
只有以扎实的论据为支撑,论点才能底气充足而无可辩驳,仅凭高谈阔论而缺乏相关证据可以支持的辩护词是没有一定说服力的。而且,必须时刻谨记,论据是为整体的辩护观点以及服务的,使用论据不能随心所欲,顾此失彼。
上海专业刑事律师提醒大家,在构思辩护观点和撰写辩护词时,有人认为为了社会支持学生自己的观点而随意寻找论据,甚至需要针对企业不同环境问题研究使用过程中相互关系冲突的论据。这种方法有失严谨、自欺欺人的思维教学方式,是逻辑设计运用中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