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魅力在于意境,散文的魅力在于修辞,小说的魅力在于情节,音乐的魅力在于旋律,致歉词的魅力在于严谨有力的逻辑。逻辑是辩护词的灵魂。没有逻辑,辩护词就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雄辩的说服力。上海专业刑事律师为您讲解一下相关的内容。
鼓舞人心,文采横溢,可以为辩护词增色,但不能形成辩护词独特的内在动力。在实践中,有些辩护词写得很好,读起来也很流畅,但就是缺乏口才的力量,看不到充足的理由反驳对方,也缺乏坚持自己观点的力量。原因是它缺乏逻辑的力量。
在辩护中,逻辑的作用无处不在,贯穿始终。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观点要一致,不能互相冲突。
一个复杂的案件,争议的焦点不仅仅是一个,如果案件的几个犯罪,争议会更多。因此,在整理防卫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一致、统一的防卫观。在辩论任何问题时都必须遵循同样的思想和原则,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们不应该为了反驳对方而急于在不同的问题上进行争论,从而与我们自己的观点相矛盾。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在实践中并不少见。在法庭辩论中,双方经常为了反驳对方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失去底线,从而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这种眼前不顾大局,只为炫耀一个快速反应的诡辩,可能暂时占据主导地位,但不能赢得大局。
一旦防御陷入这样的逻辑混乱,无异于建立了一个自我毁灭的机制,防御就会被打破。但是,有些人不认真对待这种逻辑混乱的危险; 有些人后来发现并后悔; 还有些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然而,可悲的是,有些人在面对批评时坚持不懈。
2、内容要清晰,不能含糊
辩护的目的是为了反驳对方,所以内容必须清晰,不能逻辑混乱,模棱两可。防御的内容就象一套基本的材料,如果组合得当,就会成为一座宏伟的建筑; 否则,就会大大降低其作用; 如果随意堆放,就只是一堆待加工的材料。
因此,辩护的逻辑层次非常重要。有的辩护观点是正确的,内容是全面的,只是因为缺乏逻辑关系,各种观点和原因杂乱无章,使人读起来像读书一样,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样的说法会使人越听越糊涂,越听越糊涂,很容易被误解。
1989年9月至2000年8月,沈阳刘涌被控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这起轰动一时的案件共涉及53起犯罪,其中许多事实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无关。这个案子影响很大,广为人知,争议很大。在法院可供辩论的有限时间内,很难清楚地说明起诉书中指称的53个事实中的每一个。
鉴于这种情况,律师没有按起诉书中指控的顺序简单地反驳辩护中的53项事实,而是根据指控所涉行为的性质,经过合理的分类和总结,指出在起诉书中指控的53项刑事事实中,只有24项涉及黑手党性质的罪行,其余29项与黑手党性质的罪行无关或不构成黑手党性质的罪行。
在这24起案件中,有三类: 指控刘涌直接参与犯罪的案件; 指控刘涌下令但未直接参与犯罪的案件; 指控刘涌不直接参与犯罪的案件。此外,在53个指控事实中,只有一起谋杀案刘涌既没有参与,也没有被告知。其次,在此分类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层次分别讨论了53个事实。
上海专业刑事律师认为,在指控的犯罪案件事实数量繁多且类别混杂的情况下,通过我们这样的分类与归纳,再针对企业各种方式不同发展情况分析分别发表辩护意见,可以为了避免学生陷入辩护词逻辑思维混乱,又可以破解被误导的谜团,使辩护思路更加需要明确,逻辑结构层次理论更加具有清晰。在此情况下,如果对公诉意见不加以分类问题归纳,而只是一个顺应其指控的逻辑关系管理被动应对,势必会陷入连自己都难以理清的混乱之中,越说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