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一些委托人抱怨“律师费太贵”,念叨说“有些律师”收费如何如何便宜,例如1000元会见、1万元代理3个阶段。嘉定真新律师只能很客气让他们去找那些律师。不过,这几年我很少去博罗县等地办案,根本原因也是受不了这种周边律师的“低价倾销”。一些人觉得律师不就是走走程序、会见嫌疑人(被告人)吗?为何收费却是有些人一万元足矣,另一些人收费数万、十数万乃至数十万?“有效辩护”的专业律师与“形式辩护”的非专业律师,究竟存在哪些差别?
一、律师委托
“有效辩护”的专业律师,走的时候专业服务道路。与委托人见面,优先考虑在律师事务所。这既是向委托人“表明身份”,也是方便办理各种手续。“形式辩护”律师喜欢“上门服务”,例如在看守所门口、法院门口“摆摊设点”,与委托人洽谈喜欢在茶庄、茶餐厅甚至路边摊。能够允许律师在律师事务所以外地方“办公”,允许律师拿着“空印”函件与委托人“面签”合同,这样的律师事务所是否规范、这样的律师是否专业,不言而喻。
二、律师会见
“有效辩护”的专业律师第一次会见当事人(嫌疑人、被告人)会精心准备。他要清楚当事人“做了什么”、办案人员“问了什么”、当事人“回答了什么”,从而“反向侦查”出办案机关“掌握了什么”,判断出本案“有罪还是无罪”、“轻罪还是重罪”。而“形式辩护”的非专业律师,更多是传达家属的安慰,简单询问一下案情,要求当事人“坦白从宽”。至于“反向侦查”及经验判断,不是他们所长。
三、审前辩护
专业律师将“审前辩护”作为工作重点,甚至认为“无罪辩护”黄金时间在批准逮捕前的“黄金三十七天”。即使不能看到卷宗,专业律师也可以通过询问当事人、与办案机关交流、与鉴定部门沟通,初步掌握基本案情。建议侦查机关撤案、建议检察院不批捕、建议检察院不羁押、建议检察院不起诉、建议法院退卷,这都是专业律师“有效辩护”的主战场。大量无辜的当事人就是在批准逮捕阶段被释放,优秀的律师不能保证案件结果,但能判断案件走向。非专业律师在审前辩护阶段基本是“茫然等待着,等待着一个不知道结果的茫然”,他们没有看到侦查卷宗不能开展实质工作,他们就是看到侦查卷宗也不知如何开展实质工作,把各种问题都推到审判阶段。当然,审前辩护阶段,非专业律师会见当事人还是很勤快,但他们实际上只是扮演“传话筒”作用。
四、庭审辩护
专业律师的庭审辩护是“兵临城下”的“巷战”,是在“审前辩护”的“野外拦截”不能阻止案件时的“最后战场”。专业律师此时喜欢先发给合议庭法律意见书,试图避免法官“先入为主”接受公诉机关意见,然后在庭审中针对一切辩点特别是询问被告人、证据质证、法律适用、程序审查“精细考量”。而非专业律师在庭审辩护中,往往只有那么几句,“被告人认罪认罚”、“被告人是初犯偶犯”、“被告人家庭困难,上有老母在堂下有幼儿待养”。至于能够从证据上帮助被告人的“进攻型”辩护,非专业律师并不擅长。
五、庭外沟通
专业律师的庭外沟通,主要是提交法律意见书时与办案人员约谈,通过证据材料或相关案例,影响办案人员对案件的判断。简言之,专业律师“说服”办案人员,是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许多办案人员即使在工作上有些抵触情绪,对这些专业律师的业务能力还是认可的。而非专业律师,他们的庭外沟通就是“走动”、“疏通关系”,收取“运作费用”。如果能成功“搞定”,当然是皆大欢喜。如果不能成功,退换“运作费用”就是。不过,如果有某法官被立案侦查,他们就要考虑去“自首”。
六、律师收费
专业律师收费“明码标价”,无论是数万、十数万还是数十万都是“童叟无欺”,不会以工作费用、运作费用为由逐渐加码。当然,他们也不会用“地摊价格”贬损自己的专业劳动。遇到自称是专业律师,却要开价过低、不愿意在证据辩护上还太多精力的,只能是“冒牌”专业律师。而非专业律师,要么是“低价倾销”例如1万元代理整个案件,要么是自称与办案机关“很熟”,要么是先以低价签约在逐渐加码。不过,那些“价格畸高”的律师,例如收费动辄数百万、上千万、数千万的律师,大部分律师费是大牌律师的“品牌溢价”,“品牌消费者”愿打愿挨。
专业律师与非专业律师,他们的办案风格存在着明显差别。嘉定真新专业律师所依赖的是他的专业素养,因此越是法治环境健康的地区、越是敏感或疑难的案件,他们越能发挥作用。非专业律师所依赖的要么是他们廉价的劳动,要么是他的“人脉资源”,极有可能“陷法官于不义”,更遑论错过最佳“营救”时机。找一个什么样的律师,是当事人在家属心目中的地位的表征。找一个几千元的“地摊”律师“形式辩护”,还是找一个几万元、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专柜”律师“有效辩护”,大家心里都有杆秤。